在无人机技术日益渗透工业领域的今天,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当无人机成为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助手”时,其决策的伦理边界何在?这不仅是工程师需要面对的技术挑战,更是哲学家需要深入探讨的伦理议题。
问题提出: 当无人机在执行高风险任务(如危险品处理、核设施巡检)时,若遇突发情况需即时作出判断,其算法是否应被设计为优先考虑操作员安全、还是任务优先级?这种决策权力的分配,是否涉及对“生命价值”的量化与排序?
哲学视角的回答: 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曾提出“绝对命令”,即“仅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去行动”,将这一原则应用于无人机工业应用中,意味着任何决策算法都应能在所有情况下被视为合理且公正的普遍法则,无人机的设计应遵循“不伤害原则”,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兼顾操作员与任务双方的安全,避免将任何一方置于不公平的境地,透明度与可解释性也是关键,确保决策过程可被人类理解与监督,以维护道德责任的可追溯性。
无人机在工业应用中的伦理困境,需从哲学的高度出发,结合技术手段,确保技术进步的同时不违背人类的基本伦理原则。
添加新评论